“一片黄土,几顶草帽,四名队员,这就是项目团队最初的样子。”2022年8月,吕梁新区丽水苑项目生产经理梁强带着3名队员,驾车七百余公里, 奔赴革命老区吕梁参与项目建设。

  吕梁新区丽水苑项目(以下简称丽水苑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吕梁新区,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最重要的包含6栋主楼和配套服务设施等,是一座群体住宅建筑。作为山西省吕梁市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吕梁新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放眼望去,一片荒原”,刚刚抵达项目的梁强这样说道。由于吕梁新区正处于初开发阶段,各项配套设施还未建设,项目较为偏僻,不具备食宿条件,距离最近的饭店也需驾车行驶20分钟以上。对于这支初成的项目团队来说,临建的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给后期进场的项目成员提供更便捷的工作生活条件,先期进场的梁强,带着三名队员,全力以赴建设项目临建。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用地事宜,同时协调水、电、厢房等临建设施配置。项目初期进场的四个人,仅用十天便将一片“荒山野岭”布置成了“温馨家园”。

  2022年9月中旬,项目管理人员陆续进场,项目也终于正式步入建设期。作为地区重点工程,项目面临地域偏远、工期紧张、交叉施工点多等诸多挑战。“工期紧,就抢!任务重,就拼!要想尽一切办法按期交付!”在项目每日碰头会上,项目经理刘璐立下了军令状。

  2022年10月,就在大家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吕梁市突遭疫情,受此影响,项目实施工程人员和建设材料无法顺利进场,建设进程被迫按下“暂停键”。

  面对“防疫情”和“稳生产”带来的双重考验,刘璐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劳务、机械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有序进场,带领大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彼时,项目抗疫形势严峻,在排查过程中,项目发现新进场工人异常。为此,项目迅速进入全员“封闭+闭环”管理施工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项目的影响。

  随着疫情管控的解除,项目终于迎来复工。为有效调动生产、传达信息,抢回损失工期,项目倒排施工计划,明确现有工作的“路线图”与下一步计划的“任务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项目班子成员协同工长每天在现场巡查,及时沟通工作情况,解决随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协力拼抢现场进度。

  2022年12月,吕梁新区已进入严冬,室外温度降至零下二十多度,极大地影响了新区各项目的建设进程,但丽水苑项目现场仍在施工,站在项目现场放眼望去,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仿佛要驱散冬日的寒冷。

  “项目地区冬季寒冷,我们在进场初期就根据现场真实的情况,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编制冬施方案。”项目技术总工雷琳介绍道,“我们在钢筋骨架上敷设了电伴热带,还加盖了两层棉被保温,技术人员每隔两小时都要测温。”寒冬并不能阻挡项目向前迈进的步伐,靠着团队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在冬季施工期间,项目团队日夜坚守,与大风赛跑、和低温抗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施工生产任务。

  同时,项目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并在吕梁地区率先使用了短肢悬挑脚手架。相比于传统的悬挑脚手架,短肢悬挑不需要在墙上预留洞口,减少了后期堵洞的工序,降低了渗漏风险,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工字钢用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由于项目外墙设计为保模一体板,短肢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难度也随之增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柔性的保模板易造成半预埋式的连接件错位,影响后期工字钢的安装。

  为解决此项问题,项目技术团队积极进行方案比选及现场试验,将半预埋式的连接件更换为通丝连接件+半预埋杆件相结合,有效解决了预埋件的加固问题。该做法全面应用后,原先6人两天两夜才能完成的工作,4人两天一夜就可以完成,大幅度的降低了人工和工期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二次开孔化学锚栓使用量,保障现场施工高效、安全、保质运行。

  “我们不仅要抢工期,按期向业主交付,还要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创造价值。”项目经理刘璐说道。为此,项目发挥全员智慧,认真研究梳理创效点。过程中,大家发现,项目地下室外墙总长度较长,如使用传统模板加固工艺,拆模后损耗巨大,极度影响模板自身的二次周转使用。

  为提高模板周转效率,降低实施工程的成本,项目一致决定采用模板免开孔工艺。项目技术团队对墙体配模进行深化设计,出具配板图并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交底。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针对出现的错台漏浆等一系列问题与劳务人员深入研讨,并对钢背楞有效荷载进行现场实验。在多次试验后,项目用普通钢管取代钢背楞,将原先两块整板之间100毫米的板带优化为15毫米的小板条,模板条利用现场加工框架柱、梁等构件模板的边角料进行再加工,实现变废为宝,逐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目前,项目整体的结构已全部封顶,砌体工程也接近尾声,但是项目团队没有一丝懈怠,在项目后续建设中,他们将坚守争先品格,向下一个节点奋力冲刺,确保项目完美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