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挺起中国轮胎制造脊梁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奋力破局、逆风前行,中国之声企业调研报告《隐形冠军》,本期推出:《挺起中国轮胎制造脊梁》。
在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大型轮胎设备制造车间里,一台台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正在抓紧进行最后的生产调试。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红军说,这些可生产出多种不同用途的子午线轮胎的设备,即将出口到俄罗斯、印度、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红军:它里面包括了像农用胎系列、载重胎系列的,也包括了新研发的一些像四鼓、五鼓这种类型的产品,这都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也获得了首台套的重大装备荣誉。
子午线轮胎,又被称为“钢丝轮胎”,因轮胎钢丝连线的排列,很像地球的子午线而得名。子午线轮胎在节能、高速、耐磨等方面的性能都远远优于普通轮胎,在产业链中拥有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王红军说,近三年来,公司研发生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持续位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排名前三。
王红军:轮胎生产分好多步骤,一个是炼胶,然后把这种炼成的胶料变成生产轮胎的不同部件,然后在过程中,也要增加一些钢丝,或者增加一些加固的材料,最终在成型时就跟做衣服一样,最后把袖子等其他的缝到一起这样的形式,再通过成型机,大体上形成一个轮胎。
这种成型机设备,工艺很复杂,国际市场技术壁垒森严,过去我国只能靠进口。王红军回忆,公司创始人到英国参与引进中国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遗憾的是,买来的只能是英国某知名轮胎公司的一套淘汰设备,赛象人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王红军:我们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来做技术攻关。比如我们跟一个客户合作,开发图纸等所有工序都出来了,我们已投入了上百万,客户猛地发现说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想要改变,最后我们老董事长就一句话,听客户的,我们所有的图纸全部都废了,一个企业能走到今天,必然是很坎坷的一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个直径达3.5米的工程子午线巨型轮胎样品十分引人注目,而能够生产出这些轮胎的设备,就是公司另一项单项冠军产品全钢载重子午线成型机。这台设备与国内外同类设备比较,成型胎胚不圆度可控制在0.85mm以内,成型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红军:我们一个代表性的BOOSTER系列的全钢载重成型机,日产轮胎条数达到了640条左右这么一个水平,而行业内的中等水准还维持在500多,不一样的产品的种类也达到了六七十种。从我们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产品来说,最大的可以生产直径接近6米的(轮胎)。
随着产品研发成功,国外垄断被打破,公司产品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自主研发的多个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疫情,是每个优秀制造业企业一定迈过的坎。疫情也让赛象一度陷入困境,国外订单下滑、国内需求不振,甚至会出现亏损。
王红军:去年我们国外的订单减少比较多,因为我们是做设备,如果经济效益不好,肯定设备的投资采购就降低了。
创新是破局唯一的路径。公司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广泛采用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橡机制造业的水平。公司还把提高设备的智能化作为重点,开发出物联网的平台,在天津就可以给世界各地的设备做“把脉”“体检”,察觉缺陷及时“治疗”。
王红军:我们的平台采用物联网技术,把客户的很多设备的传感器要连起来,比如它的转速、电阻、温度等一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实时掌握,同时也具备一些视频的功能,我们大家可以和客户进行研发的沟通交流,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远程的故障诊断和故障恢复。
依靠这套技术,公司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并成功拿到了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客户。由于市场需求得到释放,公司上半年出口订单同比增幅逆势上扬,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计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王红军:今年订单已经排满了,而且国外订单超过了50%。我们现在也是在跟疫情抢时间抢进度,争取把这个订单能够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从国内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到中国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像这样的企业,目前天津已有16家,分布在半导体、电气自动化、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天津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发展处副处长裴占军表示,天津市对标工信部重点领域,以产业链为抓手,真正让单项冠军培育做到优中选优,初步形成了近100家企业规模的国家级、市级培育、市级种子培育的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覆盖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
裴占军: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培育更多的优质市场主体,打造层层递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储备库,做到早发现、早培育。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步伐,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属产品研究开发,为企业挂牌融资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询服务。
它们规模不算大,却是细分领域的领头雁;名气不算响,但有绝活一招鲜;它们瞄准“高精尖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一般指业内排名世界市场前三、年收入少于50亿美元、公众知名度较低、近乎隐形的企业。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不仅是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的有效手段,更是产业转型和升级成功的重要标志。
奋力破局、逆风前行,中国之声推出企业调研报告《隐形冠军》。以制造业优秀企业为样本,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企业如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