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持续不断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汇聚强大合力,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已逐步实现谋划、绘就与落实。

  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次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地增强的目标任务,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目标。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庚:基于文化建设发展实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变,党和国家在提出战略构想、部署建设任务以及规划时间安排上循序渐进,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随着实践的持续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被赋予了重要战略价值“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全文】

  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教育培训、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2024年10月28日,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广东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浩:当前,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切实把我们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强大动力。三是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文】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员会议通过)

  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刘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始终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就在于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10月28日,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嘉鸣:在习文化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显著地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全文】

  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0年9月22日,习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防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有着深厚根基。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全文】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