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桥镇对于重庆部分市民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一些官方类公告上或街道机构招牌中时常会出现“八桥镇”的地名指向;而陌生则是对这个“八桥镇”具体管辖范围甚至驻地并不知晓,以致产生多重疑问:“八桥镇是啥地方?八桥镇在哪里?早就撤了吧?”…… 八桥镇因城乡二元体制背景而产生,且具有时代管理特点。此次探寻我就从政区角度对八桥镇进行走访记录,并附带沿革信息。然后再前往位于大中路坡丘的大渡口与九龙坡行政交界处,拍摄两区之间的1号界桩。

  八桥镇,辖域曾经分属老巴县人和镇(冷水场,今中梁山街道所在地)及马王乡。1952年划入重庆市第四区,同年10月由马王乡析分设八桥乡,此为八桥建置之始。析设时,八桥乡下辖“八桥、新属、新华、双山、团结、团建、新民、互助”八个行政村。1955年第四区改称九龙坡区,八桥乡亦随属。1958年,八桥、建胜、九龙、人和4乡合并为九龙坡区“人和人民公社”(驻冷水场)。1960年,为保证重庆钢铁公司职工与家属的蔬菜、粮食供应,重庆市政府决定从人和公社抽划若干大队,组建“大渡口蔬菜人民公社”,实行以企业(重钢)领导为主,政府(九龙坡区)领导为辅的双重管理体制。蔬菜公社还与重钢五厂开展“厂社结合”模式,由厂方派工作组进驻公社指导监管(1966年工作组撤离)。1980年更名为九龙坡蔬菜人民公社,1981年再次改称八桥人民公社。1983年遂改八桥乡,1992年撤乡升镇,1995年由九龙坡区划归大渡口区,一直延续至今。

  2000年版《八桥镇志》中标绘的“八桥镇权属界线图”。镇辖范围与周边其它街镇有很明显的界线归属及划分。

  1986年版《重庆市大渡口区地名录》中的地图截取。八桥乡时属九龙坡区,但与大渡口区紧密相邻,到区政府也很近。那会八桥乡驻地在一个叫做“四棱碑”的地方(该地名现已不存),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湖榕路新天泽国际广场。也就是说,现在大渡口步行街这片在1995年之前属于九龙坡区或有两区相互交错的插花土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从城乡二元化结构分治朝着城乡一元化融合发展,八桥镇核心范围与大渡口城市街区几乎全部“连片”,除涉及管理细节外,八桥正接受由城市新浪潮而带来的变迁洗礼。

  在标准版《大渡口区行政区划地图》中,八桥镇范围与九宫庙、新山村、春晖路三个街道辖域互为插花交错。而且又称为“一大一小”,“大”是指老镇政府西侧仍拥有大片镇域;“小”则指老镇政府却成为了被九宫庙、新山村、春晖路三个街道所包围的小飞地。

  在大渡口老辖区内,以前有条叫做“曾家河沟”的流水长渠,渠宽约5、6米。自明末清初以来,为便于行人通达,当地百姓士绅纷纷捐资,先后在长渠上修筑了八座石桥,故称“八桥”,其中有几座石桥还沟通着大渡口水码头(今马桑溪义渡等)与中梁山东麓冷水场之间的交通联系,这也就是“八桥”地名的来历。关于这八座石桥更多的故事,可以参阅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发布的这篇采访文稿——《大渡口有个八桥镇,那真的有八座桥吗?》 大渡口发布 2020年10月12日,文稿链接如下:

  此行探访,从九宫庙街道办事处开始。九宫庙街道办与八桥镇老政府仅一巷之隔,这里现在也是大渡口区文化馆所在地。

  九宫庙街道办事处西南侧的八桥街14号巷道内,就是八桥镇老政府原址,办公大楼已在2022年搬离并拆迁,现为一片废墟,原址土地不知道准备做什么用,还是开发房地产么?远处右侧的塔楼顶式建筑为阳明大酒店,当地人俗称“翠楼”,那里还设有公交站点。

  拆迁后的八桥镇老政府原址,远处八桥大厦楼层上还依稀可见“八桥镇公共服务中心”的牌子,现在都已搬走。刚才前文所提到的八桥镇“小飞地”就是指的这里。

  在八桥镇老政府对面的一栋居民楼墙上,即贴有镇政府搬离告示。八桥镇政府于2022年2月28日暂时搬到了柏树堡过渡办公,而今后的新址又准备设在哪里呢?另根据告示上的信息,八桥镇老政府一带属创新村,但左下角的牌子却说明了此片区因老旧居民点所产生的治安现状。

  拆迁之前的八桥镇政府办公大楼原貌,有着浓厚的九十年代风格,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记忆。图片摘自网络。正是这里,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来将一座市郊浅丘农业乡镇,带领发展为了重庆主城区的产业经济强镇。

  1997年大渡口区开始启动建设西南新城,又经过多年发展,八桥镇政府周边已几乎实现城市化,其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等功能均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在2002年初,便从八桥镇析分设立“春晖路街道办事处”,该街道与八桥镇合署办公,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城市人口及相关范围。2010年春晖路街道与八桥镇又分治管辖,春晖路街道办则迁驻建桥工业园区鑫康路。这是2002年分设春晖路街道的批复文件。

  八桥镇老政府路口,是八桥街与钢花路两条市政干道的交汇处。八桥街实为“大中路”的起点段(即从大渡口到中梁山的道路),1997年改称现名。此路口也是曾经由大渡口通往中梁山、玉清寺、跳磴、小南海(白沙沱)等西郊聚落的交通节点。因重庆为山地组团的城市格局形态,道路多连接着组团之间,以前大多数路名都以各组团开头两字而取定。

  位于八桥街路口的“八桥大厦”(背靠老镇政府),楼栋建于八、九十年代,主要用途是民居与商业,还有一些私营办公场所。

  八桥街为东西走向,中间还被大渡口商业步行街(松青路商圈)所穿插交汇。此外在八桥街与湖榕路的路口处,有一座新华小区(图右位置),八桥镇新华村目前就位于该小区内,新华村随着城市开发,如今已没有了实际所辖土地,但因涉及部分人员编制,暂且保留了村委会和相关办事机构(如新华村退伍军人服务站)。新华村委会周边区域,目前都属于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而八桥街从钢花路口到松青路商圈约500米的这条路段,也能说是八桥镇街坊聚落的核心组成。

  从八桥街进入松青路步行商圈。这座琴键塑像,呈“飞马腾跃”图形,设计勾勒出了大渡口的政区轮廓。并根据大渡口曾经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以齿轮为核,红色则突出激情年代下的生产岁月,主题诠释点缀工业元素。图中左侧那栋楼顶为莲花状的建筑,是目前大渡口区最高楼—“重庆香港城”大厦(211米)。

  穿过松青路步行商圈,在香港城乘坐公交车472路前往柏树堡,探访八桥镇政府的过渡办公点。2022年2月28日,八桥镇政府由八桥街14号暂时搬迁到了柏树堡过渡(金桥路1号鑫鹏大厦,属春晖路街道古渡社区,完全是借地办公)。图中左侧是镇政府入口,右侧是公共服务大厅。

  鑫鹏大厦还有维也纳酒店以及其他商务办公场所,八桥镇政府核心机构主要设在大厦17楼,二号电梯可以通达。电梯按键则对镇政府所在楼层设定了特别指示牌,以方便办事人员前往。

  位于鑫鹏大厦17楼的八桥镇政府临时办公点入户门,前厅墙上为大渡口区的宣传标语——“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长江岸线亦是大渡口非常珍贵的城市自然资源。期待八桥镇今后新的办公地点,或者改设街道,并与周边九宫庙、新山村、春晖路三座街道辖域相互整合。

  离开鑫鹏大厦后,又乘坐公交836路返回香港城,再从轨道新山村站转乘公交229路到万有广场下车(属八桥镇万有社区),以前为大片郊野农田,现在已进入了城市开发新阶段,一栋栋住宅楼盘拔地而起。经过市政化改造后的老大(渡口)中(梁山)路某段也途经于此。

  这里有一座冬瓜山,按照地名录中的解释,以山体形似冬瓜而得名。此山峰丘耸立,周围仍有零散农田分布,其实可以打造为一座城市公园。今大渡口区境内,受金鳌寺向斜构造等影响,地貌多经剥蚀后凸矗成为丘陵,所以在大堰村、双山社区、百花村一带均有起伏较大的山坡、崖线等空间。如今冬瓜山北侧还修建了一座同名隧道(全长600米),可通过中胜大道(又称‘新九中路’)向西连接迎宾大道(南延二纵线兰海线)、华龙大道(华福路),将使大渡口老城与华岩新城片区实现快速通达。该项目已于2022年12月31日通车。

  冬瓜山南侧是(老)大中路、凤祥路、内环快速路相交汇的“郭家立交”,由此沿着(老)大中路折向西行,再与内环快速路并行约800米后,至前方坡丘上就到达了大渡口与九龙坡的政区交界点,也是两区1号界桩所在地。

  大渡口与九龙坡之间的一号界桩就设立在坡丘顶端。指向牌上的华建路、华成路都属于九龙坡区华岩新城的范围了。远处是内环快速路与迎宾大道(南延二纵线)相交汇的“华岩立交桥”。

  这块1号界桩立于2017年,两侧基层行政单位:大渡口区八桥镇新华村/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福苑社区。之前在文中提到了八桥镇新华村因城市规模化开发现在已无实际所辖土地,仅剩一座村委会。那么此处边界点大渡口区一侧应适当做出小调整,改由距离最近的万有社区负责管理。

  该界桩信息也已记录在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试想如果某天大渡口再次回归九龙坡,那这块界桩还挺有历史价值的呢。

  大中路与界桩(左侧红圈处)的对应关系,坡丘起伏明显。图中右侧是内环快速路。

  2018年版《重庆城市地图集》中对大渡口与九龙坡1号界桩位置的标注(红圈处),这本地图还勾画出了主城各区的边界线,很具有信息指向性。

  2018年版《重庆市区划地名图集》中对大渡口/九龙坡1号界桩的标注(红圈处),这本因为是专题区划图,所以对八桥镇老政府那块小飞地标注很明显。

  从大中路坡丘1号界桩点进入九龙坡区境内后,步行约200米到达半山村。不过现在半山村作为行政地名已无了,仅在附近居住小区、农贸市场等功能场所中仍存“半山”称谓。这一片基层政区单位目前分别属于中梁山街道福苑社区(管理城市人口)与华岩镇齐团村(管理农村住户),两处街镇范围也是相互插花交错的。半山主要分布着工业、物流园区以及安置住房,还有车辆维修等门店,尚属城乡结合部。轨道五号线在此设有“半山站”,开通后对周围居民出行,确实带来很大便捷,但城市面貌短时期内暂时不会有所改变。最后我在半山站乘坐五号线离开,结束了此次探寻。

  本次探寻参考资料大多数来源于《八桥镇志》(2000年版)、《重庆市九龙坡区地名录》(1986年版)、《重庆市大渡口区地名录》(1986年版)、《重庆市地名词典》(1990年版)等工具类图书,以及结合了部分新老地图作为配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