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问题不解决内卷就停不下来
财联社9月5日电,居民提前偿还个人住房贷款的态势,仍然在持续。A股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六大国有银行合计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49万亿元,相比年初净减少3254.71亿元。
而近期央行披露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9万亿元,少了4000亿元。
看到有人把这解释为年轻人意识到,不结婚其实也可以,结婚意愿下降,买房也并非刚需,所以也不用掏空六个钱包去买房了。
前几天看到孙立平一个文章的说法,周期和阶段是两回事,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阶段的问题,而不是周期的问题。
周期和阶段的区别是什么呢?周期是市场性的问题造成的,而阶段是政策性的问题造成的。
房地产目前的问题是相同的,不能说没有周期性的原因、人口结构的原因,还有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都不能说不存在,但这些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政策性的。
自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体问题其实就是流动性不足,资产贬值和资产负债表缩表,都是这个问题造成的。
提前还贷是因为房价下跌,对未来预期很差,主动去杠杆,保现金流,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理性选择。
如果对症下药,那么需要的是注入流动性,增加流动性,来推动市场恢复活力。
而传统上中国一般都会采用的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也就是调整房地产政策,大干快上一大批铁公基项目,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最终,货币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在市场上的循环,并形成一个资金蓄水池。这个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房地产在承担。
国内经济的各方面,也都依赖于这个资金循环体系,无论是各种市场主体,还是地方财政,还是个人,都可以从中感到有钱,资产增值,收入提高,消费增加,经济就比较活跃。
实际上,近两年国内出现的越来越卷的问题,劳动报酬价格下降的问题,都是流动性紧缩带来的后果。
因为市场增量减少,越来越变成了存量博弈,也就只能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来保证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活下去。
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这两年一定是在憋大招,早晚会出台强力刺激政策,来增加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
但很遗憾的是,并没看到什么大招,经济还是一如既往的萎靡不振,消费萎缩,失业增加,大家普遍的感觉是没钱。
比如这两年各地千方百计打文旅牌,在文旅推广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整活儿,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显著。
最近能够正常的看到,张家界和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都是赔钱赚吆喝,看上去游客人很多,但作为经营方,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大唐不夜城一年的利润甚至只有23万多元,还不够给一个普通中层领导发工资。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看上去游客人数在增加,旅游业貌似很繁荣,但人均消费实际上从去年五一第一波火爆开始,就一直是下降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可能整体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旅游消费还能一枝独秀,否则就真的不是没钱的问题,而是消费意愿和动力不足的问题了。
谁不愿意到处走走看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问题是这需要花钱。所以这几年流行的旅游和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更多的年轻人都选择穷游、打卡式旅游、特种兵式旅游,也就是去打个卡就走,停留的时间很短,消费也尽可能省钱,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很小。
也是因此,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称,一些旅行社已经不愿意接年轻人的单子,认为年轻人消费能力有限,不如老人消费能力强。
在几年前,老人还是各种消费行业鄙视链的低端,认为老人光图便宜,消费意愿不强,消费能力不够。但现在老人成了香饽饽,年轻人开始被歧视了。
前两天还有消息称,北京正在考虑逐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来减轻有房贷的家庭的经济压力。
有人解读为为了刺激消费,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在目前这个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家庭陷入破产边缘,进而断供。
对银行来说,这是最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中国的银行而言,房贷占比比较高,如果出现集体性的断供,就会触发系统性风险。
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看,房价下跌百分之三十,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实际上个人的首付已经跌完了,现在还剩下的房子的价值已经资不抵债了,能还得起的时候还可以苟着,还不起了只有躺平摆烂,银行把房子拿走算了。
但银行拿到房子之后,以前房价高的时候还能够最终靠法拍变现,从而止损,但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法拍房的成交量也很差,也卖不掉。
房地产好了,一切都好说,大家都可以愉快的骂房地产,骂高房价,骂资本家,房地产不好了,大家可能连骂房地产的心气都没了。
上一篇: 哈市香坊区一商住两用楼旁挖六米深坑 居民忧虑影响楼体安全
下一篇: “糖葫芦”里的打桩妙招